
地缘政治棋局中,总有某些势力试图试探底线,最终却踢到了铁板上。
11月17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例行记者会上,一场关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谬论的交锋,再次让国际社会看清了谁在“玩火”,谁在坚守原则。

一、荒谬的“反应过度”:倒打一耙的伎俩
近日,日本个别政客声称中方对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“反应过度”,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更是辩称日本“立场未变”。此言一出,堪称颠倒黑白的典型操作。
高市早苗此前公然扬言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”,甚至暗示可能动用武力介入台海。这种言论是日本战败以来首相关于武力干预台海的最露骨表态,不仅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,更彻底践踏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。
中方用“过度”回应“过度”?事实恰恰相反。当一国的核心利益被挑衅时,任何主权国家的反应都必然坚决而明确。日方试图用“反应过度”转移焦点,实则是为了掩盖其自身言行的危险本质。

二、历史承诺不容篡改:四个政治文件是照妖镜
毛宁在回应中再次系统阐述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——四个政治文件对台湾问题的规定。
对台湾问题,日本做出过白纸黑字的承诺,在《中日联合声明》中,日方明确表示“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”,没有任何可以模糊的空间。然而,高市早苗及其追随者却企图用文字游戏篡改历史,甚至将殖民台湾的旧梦包装成“战略关切”。
专家指出,日本是唯一曾对中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国家,而高市等人对这段历史毫无反省。其言论并非一时口误,而是右翼势力长期战略的暴露。

三、谁在破坏和平?右翼的危险转向
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个月,已连续抛出强军扩武计划、修改和平宪法议程,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、参拜靖国神社。这一系列动作与其涉台言论相互呼应,暴露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的危机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“专守防卫”原则,试图行使集体自卫权,甚至讨论调整“无核三原则”。在二战结束80周年的关键节点,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径,无疑将日本推向地区和平的对立面。

四、中方的反制:理性与力量的平衡
面对挑衅,中方反应迅速且多维:
外交层面:外交部、国防部、国台办密集发声,强调“任何阻挠中国统一的企图皆是螳臂当车”;
法律层面:毛宁详细列举中日文件,揭穿日方“立场未变”的谎言;
民意层面:中日联合舆论调查延期,北京-东京论坛暂缓,日方错误言论已严重破坏两国民意基础。
这些措施既彰显了底线思维,也留足了对话空间。正如学者项昊宇所言:“中日关系站在十字路口,日方当务之急是纠正错误,消除负面影响。”

五、国际社会的警示:玩火者必自焚
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。高市的言论已引发日本有识之士的批评,多方担忧其逻辑漏洞与战略风险。与此同时,美国此前指责中方“过度反应”时,赵立坚曾犀利回应:“挑衅者无权定义受害者的反击力度。”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今日的日本。
从甲午战争到二战侵略,日本每一次对外扩张的尝试,最终都为自己和区域带来深重灾难。历史的教训言犹在耳,今天的日本若再走老路,必将付出更大代价。

结语:红线不容试探,初心必须坚守
毛宁的回应中有一句尤为深刻:“无论日本哪个党派、哪个人执政,都必须恪守承诺。” 这句话既是提醒,也是警告——中日关系的根基不在投机者的言辞中,而在对历史与法律的尊重里。
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,源于某些势力总想用“切香肠”试探底线。而中方的回应始终清晰:红线之上,没有模糊地带;原则面前,没有妥协余地。
樱花与龙,本可共舞于东方;但若有人执意点火,就要准备好面对腾焰灼人的那一刻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